你的手掌心上會有雪花般的紅白點點嗎?掌心點點如落雪,成為近期大眾熱議的健康問題之一。有人覺得這只是一種生理現象,而“雪花手其實是一種病”的觀點,則讓不少人擔憂。“雪花手”到底是什么?“雪花現象”的背后可能藏著健康異常的“信號燈”?一雙手到底能看出哪些身體問題?
“雪花手”到底是不是病?
“突然發現自己的手起雪花點了,像打了那種雪花馬賽克一樣!”“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手掌,夏天雪花狀點點尤其明顯。”掌心點點如落雪“雪花手”,成為近期網上熱議的話題,并一度沖上熱搜。各種討論之下,難掩大家心中的疑惑——“雪花手”到底是什么?
南京市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沈建軍介紹,“雪花手”顧名思義指人的手掌心上白紅點點像雪花,從醫學上來說,“雪花手”并不是一個專門的疾病名稱,它更像是一種“癥狀描述”,就如平時常說的“頭疼”一樣。沈建軍解釋,大多數“雪花手”屬生理性,并不影響生活,“比如在寒冷的環境下,手部血管收縮就會導致皮膚變白;突然進入溫暖環境,血管又會擴張,從而出現紅色的斑點,但這個現象會很快消失。如果手掌的紅白點無疼痛、瘙癢、脫屑、水皰,僅遇冷或情緒波動后短暫出現,保暖或放松后即緩解,同時不擴散、不加重都屬于正常生理現象,如毛細血管擴張、角質層薄、溫度變化引起,無須治療,日常注意保暖、減少刺激、保濕即可”。
“雪花手”還可能與情緒波動有關,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血管隨之收縮、舒張,也會出現紅斑。專家提醒,病理性者若白斑擴大、伴瘙癢水皰、片狀紅斑及乏力黃疸,或合并發熱咽痛等,需排查白癜風、濕疹、手足口病等,應及時就診。
在中醫看來,“雪花手”其實和體質還有一定關系。“其形成原因在中醫看來多因氣血不足,肝郁脾虛,濕熱血瘀。”沈建軍解釋,氣血不足、脾不生血導致掌心失養顯現白點,同時濕熱血瘀導致瘀熱互結現紅點,夏季陽氣外浮加濕熱蒸騰,所以紅白點更明顯。專家提醒,氣血兩虛或血虛風燥者常見于女性尤其產后及經量多者、節食者、久病體弱者;陰虛內熱或血燥者多見于熬夜者、更年期女性、慢性發熱病患者;脾虛濕蘊者多為嗜生冷肥甘、久坐少動者;肝郁氣滯或兼血瘀者常見于高壓職場人群、情志抑郁者。
緩解掌心斑點這樣調理
“雪花手”可以改善嗎?專家表示,如果斑塊從未出現疼痛或瘙癢,也沒有其他明顯不適,一般無須特別處理或治療;但如果伴隨以下癥狀:怕冷、手足冰涼、容易疲勞乏力、眼干頭痛、食欲差等,則應提高警惕;若出現有皮損或者脫屑、紅疹等病理性皮疹,對生活造成影響,建議及時治療。
不過,在中醫看來,體質型的“雪花手”可以在日常針對性的調理中改善。“雪花手與脾陽漸虛,運化水濕差,濕熱內蘊有關,中醫養生講究‘因時制宜’,夏秋交替之際,養生需兼顧‘防暑余熱’和‘防秋燥涼’,重點在滋陰潤燥、調理脾胃、收斂陽氣,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沈建軍表示。
專家提醒,調理的重點在于“補氣血、疏肝理氣”。氣血不足型推薦當歸、黃芪燉肉,或適量食用紅棗、阿膠等補血食材,尤其是紅棗,專家建議“最好嚼著吃,泡水作用不大”;肝郁氣滯型可通過改善情緒、自我疏導來調節,還可適當飲用薄荷泡水,有助疏肝解郁。
情緒與睡眠,同樣重要。專家提醒:很多現代人的身體問題,往往源于兩個關鍵因素——情緒和睡眠,“長期熬夜、情緒波動過大,都會影響身體的氣血運行和肝氣調暢,是誘發‘雪花手’等外在癥狀的重要誘因。因此,規律作息、學會換角度看問題,保持心情平穩,也是日常調養的重要一環”。
有些病易與“雪花手”混淆
日常生活中,一些疾病易與“雪花手”混淆,“馬歇爾—懷特綜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把手垂下一會兒,再舉起來時,斑點會更明顯,馬歇爾—懷特綜合征也稱為比爾貧血斑。這是一種良性血管功能異常,由于局部毛細血管痙攣、靜脈回流障礙等原因,導致皮膚暫時性缺血,從而形成紅白色斑片,常見于手臂、手掌、足背等部位。”專家解釋,患有馬歇爾—懷特綜合征的人通常在肢體下垂后加重,抬高或按摩后緩解。
不過專家表示,馬歇爾—懷特綜合征本質是血管功能的“小異常”,不是器質性病變,一般不會影響健康,也不需要治療,“其不會影響器官功能,也不會惡化,不影響生活。部分人可能合并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失眠、心悸、手腳冰涼等,多見于長期精神緊張、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群體”。
此外,還要警惕雷諾氏病。專家提醒,該病是一種由血管神經功能紊亂引發的小動脈痙攣,多繼發于風濕免疫性疾病,會出現手掌或者手指部分蒼白甚至發紫的癥狀,“還有手部的濕疹,也可能導致紅斑丘疹,在沒有破損的時候很容易被誤認為‘雪花手’。這種皮膚問題剛開始發作時,手掌會先出現一片紅色的斑塊,緊接著就會在這片紅斑上浮現出紅白交錯的花斑狀紋路”。
專家強調,需要注意區分的是肝硬化患者的手掌變化。肝硬化有一個癥狀,俗稱“肝掌”。“肝掌是因為肝功能異常,尤其是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導致雌激素代謝障礙,引起手掌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是內臟疾病的‘皮膚信號’,而非獨立皮膚疾病。表現為手掌大魚際和小魚際部位顏色發紅,按壓后變蒼白。出現以上癥狀,要及時就醫檢查。”專家提醒。
(朱諾 王婕妤)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