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由于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往往容易被忽視。等出現腹痛、腹脹、便血等癥狀再就醫時,病程可能已進入中晚期。去年,浙江省腫瘤醫院共收治2400多例腸癌患者,其中就有不少晚期患者讓醫生感到惋惜。
“從息肉演變為腸癌,可長達5到10年,且70%通過肛門指檢就能被發現,可惜十個體檢者里總有七八個會拒檢。”在劉卓看來,腸癌既“沉默”又“囂張”,但隨著醫學水平的精進,只要能做到早診、早治,患者的預后就不會差。
紅燒魚實驗揪出腸癌高危因素
這些烹飪方式最好改改
《2024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省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高居第三。劉卓表示,雖說腸癌是老年病,但近年來,部分地區40歲以下患者比例明顯上升。“這多與遺傳性綜合征或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跟蹤發現,男性高脂、高蛋白飲食、吸煙飲酒比例高,易患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和腸道菌群差異,右半結腸癌比例稍高。”
以往,城市居民腸癌發病率普遍高于農村。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方式“城市化”,這一差距正在縮小。“從全國來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發達地區,市民高熱量飲食、久坐、肥胖、生活壓力大等現象較為普遍,加上人均壽命延長、篩查普及等,發病率更高。”劉卓說。
多年前,中國和美國曾聯合開展大腸癌發病人群篩查項目,結果發現,常吃紅燒魚的人,大腸癌的發病率比少吃或幾乎不吃的人高出兩倍。
“研究發現,某些飲食模式如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高溫烹飪,與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正相關。”劉卓解釋,雖然魚類屬于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但在中國的烹飪習慣中,紅燒往往意味著高溫煎炸與長時間醬油燜煮,容易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亞硝胺等致癌相關化合物,加之部分患者飲食結構偏高脂、高鹽,導致結直腸癌風險顯著上升,建議一周只吃一兩次。
“現在不少外賣食品在制作過程中也常用高溫、煎炸等烹飪方式,尤其是紅燒肉,最好一周只吃一兩次,或在家用蒸、煮、燜等低溫烹飪方式制作,搭配高纖維蔬果和全谷物,減少致癌物在腸道的停留。”
5年檢出結直腸癌患者6210人
大便習慣改變、莫名貧血等要警惕
從2020年開始,我省啟動實施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這也是全國首個省域全覆蓋的癌癥篩查項目。
“5年來,我們醫院作為項目主要承擔單位之一,累計為全省1005萬居民提供結直腸癌篩查服務,總體篩查覆蓋率達到56.6%,其中61.5萬人因為大便潛血初篩陽性接受腸鏡檢查,最終檢出結直腸癌患者6210人,進展期腺瘤和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炎癥性腸病患者64672人。”劉卓介紹。
“值得肯定的是,隨著篩查及科普深入村社,百姓從搖頭拒絕到主動干預,對腸癌早防、早治的態度越來越積極。”劉卓建議,對檢出小息肉或炎性息肉的患者,每2—4年做一次腸鏡;如果息肉較大或是鋸齒狀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建議每1—2年就要做一次腸鏡。
“許多人懷疑患上腸癌時,容易亂了陣腳,切記不能病急亂投醫,要到專業的醫院檢查明確。”劉卓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出現大便次數增加、變細、帶血等癥狀時,仍拖著不去檢查。還有的患者認為手術“切干凈”就萬事大吉,不按期復查,導致復發后發現延遲。“腸癌患者的康復質量和生存率,與其認知水平、心理態度、治療依從性等密切相關。”
有人認為沒有腸癌家族史,就不會得腸癌。“從目前的統計來看,約七成腸癌患者沒有家族史。”劉卓提醒,相關指南建議,普通風險人群50歲起應定期接受腸鏡檢查,高危人群應更早篩查。此外,體檢時,肛門指檢和大便潛血兩項檢查一定別放棄,醫生可以摸到距肛門8厘米內的腫塊,大便隱血也可以提示腸道病變。平時一旦出現便血、肚子痛、大便變細、血便、黏液便等或是無緣無故貧血、消瘦等,要及早就醫。
大咖辟謠
謠言1:痔瘡不切遲早癌變。
劉卓:痔瘡和癌變都可能引起便血和排便不適,但兩者病因完全不同,因此常被混淆。中老年人如出現便血,應做腸鏡檢查明確原因,切勿憑經驗判斷。
謠言2:經常便秘的人容易得腸癌。
劉卓:腸癌多與飲食纖維攝入不足、久坐少動、飲水少等有關。需要警惕的是,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排便困難,伴便血、腹痛等,可能是腸腔腫瘤導致,應盡快檢查明確。
謠言3:灌腸、喝咖啡能排毒防癌。
劉卓:人體腸道沒有大量“毒素”堆積的概念,健康人排便即可清除代謝廢物。灌腸僅限醫療用途,長期頻繁使用會破壞菌群和黏膜,不能防癌。咖啡雖含多酚等抗氧化物質,但其防癌作用有限。科學預防腸癌應靠均衡飲食、多攝入膳食纖維、規律運動和定期篩查。
謠言4:腸癌術后要終身掛造口袋。
劉卓:是否造口取決于腫瘤的位置和手術方式。部分低位直腸癌患者需暫時造口保護吻合口,康復后可回納。只有腫瘤侵犯肛門括約肌或條件不適合保肛時,才需永久造口。現代綜合治療理念與手術技術已幫助許多患者既保命又保肛,大幅提高生活質量。
謠言5:素食者不會得腸癌。
劉卓:素食可能降低部分腸癌風險,但并不能杜絕。腸癌的發生,與遺傳、炎癥、肥胖、吸煙、飲酒等多因素相關。若素食者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或有遺傳因素,風險同樣存在。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