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吹起了一股甜甜的風——“奶皮子糖葫蘆”。白糯糯的奶皮子裹著亮晶晶的糖殼,再配上紅艷艷的山楂、草莓……一口下去甜到心里。但這份香甜背后藏著滿滿的“甜蜜陷阱”和“熱量炸彈”。這份風靡全城的網紅零食到底該怎么吃?
讓人排長隊的“組合”到底是啥?
其實,奶皮子糖葫蘆就是經典冰糖葫蘆的升級版:冰糖葫蘆(山楂+糖殼)+奶皮子(濃縮奶脂+糖)。
山楂:含有豐富的果酸,能促進消化,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界也算是個“優秀選手”。
糖殼:是白砂糖+水熬到一定火候的精制碳水。食用后,其中的糖分會被人體迅速吸收,導致血糖水平在短時間內明顯上升。
奶皮子:傳統的奶皮子確實營養不錯,但市面上很多網紅款為了追求極致的順滑口感和穩定形態,常常是用奶油、糖、奶粉等混合而成。它的脂肪含量和熱量密度直追冰淇淋。
所以,這么一串下肚,你吃進去的可不是簡單的“水果加奶”了。
舉個具體的例子:一串標準的奶皮子糖葫蘆,熱量直接沖向250—300大卡(差不多相當于兩小碗米飯),糖分輕松超過每日推薦攝入量的一半……
這4類人建議開啟“屏蔽模式”
拆解完奶皮子糖葫蘆的組成,真的想說:美食雖好,也非人人適宜。以下幾類朋友,請聽勸,一定要管住嘴:
1.血糖不穩的糖友:血糖水平上升后,身體會派出大量胰島素前來救場,拼命把血糖壓下去。可能導致血糖在餐后出現急劇下降,甚至引發反應性低血糖。
2.正減脂的卷王:雖然傳統奶皮子含有鈣和蛋白質,但很多網紅款為了極致口感,添加的糖和脂肪才是主角。所以,請時刻清醒:你吃的是甜品,不是營養補充劑!
3.痘痘困擾一族:高糖和高脂肪的結合,是爆痘的經典配方之一。如果你正在戰“痘”,這串糖葫蘆可能就是對方的“強力援軍”。
4.腸胃敏感的朋友:山楂本是來助消化的,可它偏偏遇上了糖殼和奶皮子這兩個“腸胃減速帶”。一酸一油一冷(很多奶皮子糖葫蘆需要冷藏保存)混合在一起,對于腸胃功能稍弱的朋友來說,很容易引發胃脹、泛酸。
如果還有其他關于飲食等方面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南京的互聯網醫院咨詢臨床營養科的醫生。通過手機圖文溝通,醫生可以根據您的具體身體狀況、生活習慣,提供一對一的、能落地的飲食方案。不需要大老遠跑到醫院排隊,特別適合這種日常飲食的咨詢。
這樣吃可以“傷害”減半、快樂不減
快樂當然重要,但我們可以用更聰明的方式獲取快樂。下面這幾招奶皮子糖葫蘆科學食用的方法,請您務必收好:
1.彼此分享
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買一串,和同行的朋友或者家人分著吃。一人一兩顆,既解了饞,嘗到了味道,攝入的熱量和糖分直接砍半甚至更多,社交屬性還拉滿了!
2.選對時機
盡量避免在饑腸轆轆的時候把它當飯吃。最好是在飯后一小時左右作為餐后甜點享用。因為肚里有其他食物打底,可以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讓血糖升得慢一些。
3.食用后散步
吃完后別馬上癱著,起來走動走動,散步10分鐘,有助于身體更平穩地處理掉剛剛攝入的糖分。
4.動手DIY低卡平替
用無糖希臘酸奶代替奶皮子,裹在去核的山楂上,再撒上一點點堅果碎,然后冷凍一下。口感有相似之處,但熱量和糖分卻能大大降低。
美食是生活的樂趣,值得我們用心享受。但身體不是試驗田,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呵護。偶爾解饞叫生活,天天狂吃叫冒險。
下次再看到排著長隊的網紅零食,不妨先冷靜三秒,想想這十六字口訣:“先看成分,再算熱量,少吃多動,快樂無窮!”畢竟,能和心愛的美食長久、健康地相伴,才是真正的幸福,對吧?
據南京發布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