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天氣干燥,不少人都用上了加濕器,在加濕器中加入精油會導致肺炎?這些常見的用法可能讓“保濕”變“致病”,需要引起重視。
加濕器使用不當易引發疾病
加濕器能增加空氣濕度,當空氣濕度在適合人體的范圍內時,并不會導致健康問題。為何有人使用加濕器后,出現了呼吸道感染、鼻塞、咳嗽、氣喘、發熱等癥狀?
以常見的超聲波加濕器為例,其原理是通過超聲波霧化片將水“打碎”成微小水滴并吹入空氣。這意味著,一旦水中含有細菌、病毒,或是人為添加了精油等化學物質,這些成分也會隨之霧化,直接被人吸入導致感染,有發生肺炎的風險。
專家介紹,往加濕器中添加有味道或有刺激性的化學成分后,通過霧化吸入,可能會導致過敏性肺炎,也叫“加濕器肺”。
此外,加濕器推薦使用純凈水或蒸餾水,不提倡使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一定成分的礦物質,也可能有細菌存在,吸入之后或引發疾病。
加濕器不要這樣使用
●加濕器不洗就用
加濕器內部易滋生細菌,如不定期清洗,細菌會隨水霧進入空氣中,人體吸入后易引發各種呼吸道疾患。
●加濕器中加點“料”
消毒劑:消毒劑被霧化后可能對呼吸道造成刺激,給呼吸系統和肺部造成傷害。
醋:食用醋濃度低,加入加濕器無法達到很多人想象中的“殺菌”目的,反而可能刺激呼吸道。
精油:精油等揮發性產品含化學成分,可能刺激呼吸道,過敏體質者易引發哮喘。
●24小時使用加濕器
長時間使用加濕器會導致室內濕度過高,降低人體抵抗力,可能引發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還可能加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的病情。
人體一般適應的濕度為40%-60%,一旦濕度超過70%或者低于30%,就會感覺不舒服。因此,使用加濕器時一定要監測室內濕度的變化。
除了濕度,溫度也得注意調節
秋冬供暖或開空調時,不僅要注意調節濕度,小心“加濕器肺炎”,還要警惕別讓“暖氣病”找上門。
“暖氣病”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疾病,而是由于室內溫度大于25℃、濕度小于30%以及通風不良而引發的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統稱。通常表現為呼吸道不適、口干舌燥、頭暈胸悶等。
專家介紹,比較適宜的室內溫度區間在18℃-24℃,濕度控制在40%-60%之間。
干燥、悶熱的環境不僅會使呼吸道不適,還會威脅心血管健康。心血管系統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暖氣過熱會“搶走”人體的水分,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壓下降以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因此,秋冬季雖寒冷,但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長的開窗通風,建議每日9點至11點或14點到16點,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時,防止細菌在屋內滋生,危害身體健康。
據央視一套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