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天氣漸寒,晝夜溫差增大。一些人開始“貓冬”,原本的運動節奏也難以堅持。但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健康一個冬”。冬季運動好處多多,既能增強抗寒力,還能提升免疫力。
冬天為什么要運動?
幫助燃脂 有研究顯示,在冬天寒冷環境下,更容易激發人體中消耗熱量的脂肪,進而幫助燃脂,對減肥有利。
提高免疫力 冬季運動可以加快機體新陳代謝。機體受寒冷刺激,會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體增多,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隨之增強,減少患感冒、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的概率。
減輕疲勞 適當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大腦氧氣的供應量,增強血管彈性,消除大腦因工作學習帶來的疲勞感,提高效率。
促進鈣吸收 對老年人而言,冬季進行戶外運動,可以充分享受陽光,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
充分熱身,別“大汗淋漓”
冬季不宜進行太過劇烈、消耗過大的活動,只要做到微微出汗、身體發熱、呼吸加快的程度,就能收獲健康效益。
宜緩不宜猛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國民健康指南》指出,一次完整的體育健身活動應包括準備活動、基本活動和放松活動。尤其是在冬天,人體肌肉較為僵硬,如果缺少必要的準備活動來預熱身體,運動損傷的概率會大大提升。在運動前要先熱身5~10分鐘,循序漸進,避免突然“發力過猛”。活動肩頸、膝踝關節,做些小幅度拉伸,可有效預防運動損傷。運動后要有5~10分鐘整理運動,幫助肌肉放松。
宜暖不宜寒 冬季晨起氣溫低,空氣濕度大,容易刺激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統,尤其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不利。建議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等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后再外出鍛煉,最佳時段是上午9點到11點,或下午3點到5點。若遇到雨雪或空氣質量不佳的天氣,應盡量避免戶外運動,可選擇在室內進行原地踏步、健身操等項目,確保安全。
宜護不宜露 秋冬季早晚溫差較大,運動前檢查保暖衣物、運動配件、鞋子及運動器材是否正常,戶外運動時要注意衣物輕軟寬松,不宜過緊。熱身后,身體微微出汗,再脫去一些厚衣服。提倡“洋蔥式穿衣法”(內層穿吸濕排汗的貼身衣物,中層加毛衣或抓絨保暖,外層穿防風防水的外套)。運動過程中可根據體感適時增減衣物,防止出汗后受涼。
對老年人來說,建議以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選擇快走、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方式。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