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吃東西或打哈欠時,耳朵附近“咔噠”響,有時還會感覺臉頰酸脹,甚至嘴巴張不開、閉不攏。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癥狀,可能提示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技師張順喜指出,顳下頜關節紊亂是一類涉及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的常見疾病,除了引起關節彈響、張口受限、咀嚼疼痛外,還可能伴隨耳鳴、頭痛、肩頸酸痛,甚至情緒波動和失眠。他強調,顳下頜關節紊亂并非“忍忍就好”,早期識別與規范治療非常重要。
張順喜介紹,顳下頜關節紊亂的治療強調“階梯式+多學科整合”原則,優先推薦保守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通過非手術方式改善癥狀,恢復功能。
他重點介紹了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4M”保守治療方法,即通過物理、手法、運動和藥物四類手段進行綜合干預:
1.物理因子治療
包括超聲波、低頻電脈沖、激光、沖擊波等多種理療方式,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軟組織修復、改善局部循環。
2.手法治療
由專業康復師執行,如關節松動術、肌筋膜松解等,可恢復關節活動度、緩解肌肉緊張。
3.運動治療
主動訓練是防止復發的關鍵。如下頜穩定性訓練、張口模式訓練、頸肩姿勢矯正等,幫助重建正確運動控制。
4.藥物治療
根據病情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肌肉松弛劑等。部分患者可考慮關節腔注射玻尿酸,或在特定肌肉注射肉毒素,以緩解頑固性肌肉緊張。
張順喜提醒,預防同樣重要。他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咬硬物、嚼口香糖等不良習慣;打哈欠時注意控制幅度;長期伏案者應重視頸椎姿勢管理,避免頭前傾引發肌張力失衡。此外,情緒緊張與焦慮也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的誘因之一,學會壓力調節與自我放松同樣不可或缺。
他提醒,如出現持續顳下頜區疼痛、彈響或張口困難,建議盡早就診康復醫學科接受系統評估與個性化治療。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