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漸漸變冷,北方地區的人們已經通過各種營養品如羊肉、鹿茸進行“溫補”,但嶺南的秋冬濕熱還未完全散去,燥冷又悄悄添上,氣候變化頻繁,自然不能照搬北方地區的補法。專家表示,廣東地區的人體質多濕熱、脾胃虛弱,秋冬進補應先調理脾胃。記者請來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李潔雯主管中藥師、李麗娟副主任藥師,為大家介紹秋冬“廣式”進補三大原則,并送上應季食療方。
需與“祛濕”相結合
專家表示,廣東人體質多偏向于“濕熱”或者“氣陰兩虛夾濕”,形成了“外燥內濕”或“上燥下濕”的情況。因此,“廣式養陰”須與“祛濕”相結合,否則滋膩礙胃,反而生濕。在食材的選擇方面,首選平性或涼潤之品,搭配健脾祛濕藥材。
食療推薦:
雪梨百合銀耳湯
食材:雪梨1個、百合30克、銀耳1朵,枸杞子10克、少許冰糖。
本品中百合清心安神,養陰潤肺,枸杞子補腎益精,雪梨銀耳潤肺止咳,整體清甜解燥,潤而不寒、甘而不膩、補而不滯,可以滋養五臟之陰,調理慢性病,是廣東家庭中十分常見的糖水。
先安撫好脾胃再“進補”
有些人群一進補就會上火,俗稱“虛不受補”,多為脾胃弱的緣故。脾胃健康了,人體運化正常,才能補得其所。所以,在正式進補前,應先用溫和的食材健脾益胃,讓脾胃強壯起來,人體才能更好地吸收補品精華。比如山藥、蓮子、芡實等幾種藥食同源的材料,就是健脾益胃的好幫手,日常煮粥、煲湯都能加。
食療推薦:
山藥玉米胡蘿卜排骨湯
食材:新鮮山藥250克、甜玉米1根、胡蘿卜1根,切小段,配排骨400克。
山藥上補肺、中補脾、下補腎,性味平和,不寒不熱,老少皆宜,玉米、胡蘿卜更添清甜。天氣轉涼,人體胃腸功能有所降低,飲食上宜多喝清潤滋補的健脾養胃湯。
潤肺生津很關鍵
秋風送爽,天氣雖舒服,但也要當心燥熱傷肺,常表現為口干、咽干、皮膚干甚至干咳。因此,潤肺生津是整個季節進補的關鍵要點之一,比如用雪梨、百合、玉竹等食材煲潤肺湯,簡單又實用。
食療推薦:
雪梨南北杏燉豬肺
食材:南北杏仁各10克左右,雪梨1~2個,新鮮干凈的豬肺適量。
南杏仁潤肺,北杏仁止咳平喘,又有雪梨增強潤肺功效,食材豬肺從中醫角度講究“以形補形”,可有效緩解秋季干咳。
專家提醒,秋冬忌盲目大補,避免一入秋冬就服用鹿茸等溫燥大補之品;忌滋膩過度,脾胃虛弱者進補時需搭配陳皮等行氣化濕藥材;忌吃辣椒、油炸、燒烤等辛辣燥熱的食物;忌“邊補邊漏”,避免熬夜、喝冷飲。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