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激動了!看到偶像的那一刻,我突然就喘不上氣,手腳發麻站不住了……”近來,南京的演唱會、音樂節輪番登場,20多歲的追星女孩小敏(化名)在演唱會現場突發意外,被120急救車緊急送往南京市第二醫院。經診斷,她因情緒太激動引發過度通氣綜合征。生活中,類似因歡聚、娛樂導致情緒劇烈波動引發的健康問題并不少見。市第二醫院急診科盧虎主治醫師提醒,情緒“上頭”可能暗藏健康風險,呼吸太快也可能導致“中毒”,掌握正確急救方法能在關鍵時刻避險。
情緒波動太大引發“呼吸危機”
“患者被送來時呼吸急促,雙手僵硬發麻,說話都斷斷續續。”盧虎回憶起接診小敏的場景,仍印象深刻。據小敏描述,她為了看偶像的演唱會特意趕了個早,當偶像登場的瞬間,她激動得尖叫、跳躍,持續高強度呼喊十幾分鐘后,突然感到胸悶頭暈,手腳不受控制地發麻,隨后眼前一黑暈倒在地,被現場工作人員和粉絲緊急救助后送往醫院。
經檢查,小敏的生命體征基本平穩,但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偏低,結合癥狀和發病場景,確診為典型的過度通氣綜合征。“這種病在年輕人群體中并不少見,尤其在節假日、演唱會、球賽等情緒容易劇烈波動的場合,發病率會顯著上升。”盧虎介紹,除了追星族,還有因家庭聚會、生氣爭執、游戲輸贏激動引發的病例。
過度通氣綜合征到底是什么?盧虎用通俗的語言解釋:“簡單來說,過度通氣就是呼吸太‘勤快’,導致呼吸性堿中毒。人體的呼吸就像‘氣體交換器’,正常情況下,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兩者維持著動態平衡,保障身體酸堿穩定。”而當人因興奮、激動、憤怒等強烈情緒刺激時,會不自覺地加快呼吸頻率,且呼吸變得又淺又快,這種“過度通氣”狀態會導致二氧化碳排出過多,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急劇下降。
“二氧化碳是維持血液酸堿平衡的重要物質,濃度過低會導致血液呈堿性,引發血管收縮、神經肌肉興奮性異常等一系列問題。”盧虎進一步說,這就是為什么患者會出現胸悶、頭暈、手腳麻木、肢體抽搐,嚴重時甚至短暫昏迷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患者的肺部和心臟本身并無器質性病變,癥狀多由呼吸節律紊亂引發,及時干預后恢復較快,但反復發作可能影響身心健康。
一個口罩就能“救急”
小敏暈倒后,現場有熱心粉絲立即遞上氧氣瓶讓她吸氧,沒想到反而讓她的呼吸更急促。專家提醒:“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遇到呼吸急促就下意識吸氧,其實對過度通氣綜合征患者來說,這是‘火上澆油’。”專家強調,過度通氣綜合征的核心問題是二氧化碳排出過多,而非氧氣攝入不足,此時猛吸氧會進一步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加重癥狀。
正確的急救方法其實非常簡單,核心是“回收二氧化碳”,把剛排出去的二氧化碳再請回來一些,把體內的酸堿平衡給“勸”回來。
盧虎分享了經過臨床驗證的“簡易呼吸回籠法”,可以分分鐘讓你從“狂粉模式”切換回“省電模式”——
立即讓患者平靜下來,停止呼喊、哭鬧等劇烈情緒表達,引導其坐下或躺下休息,減少身體耗氧量;找一個干凈的口罩,醫用口罩、普通防護口罩均可,讓患者戴上,或者用一個紙袋、塑料袋罩住口鼻,形成一個封閉的呼吸空間;引導患者放慢呼吸節奏,用鼻子深吸氣,再用嘴巴緩慢呼氣,每次呼吸時長控制在5—8秒,通過重復吸入自己呼出的氣體,增加吸入的二氧化碳濃度,快速糾正酸堿失衡。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能在幾分鐘內緩解癥狀。”盧虎特別提醒,使用紙袋或塑料袋時,要注意留一個小縫隙,避免完全密封導致缺氧,同時要確保容器干凈衛生,防止交叉感染。
專家強調,如果身邊人出現以下情況,除了緊急處理,還需及時撥打120求助:癥狀持續超過15分鐘未緩解;出現嚴重肢體抽搐、意識模糊;本身有心臟病、高血壓、哮喘等基礎疾病。不過專家補充說:“雖然過度通氣綜合征多為功能性問題,但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健康隱患,專業檢查能排除器質性疾病,避免延誤治療。”
年輕人更容易“中招”
過度通氣綜合征易發生于中青年,尤其女性是高發人群。臨床上,為何年輕人更易“中招”?專家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分析了原因:“從生理上看,年輕人的情緒調節能力相對較弱,遇到開心、激動的事情時,容易出現情緒‘失控’,表現為高強度的情緒表達,進而引發呼吸節奏紊亂;而中老年人經歷的事情較多,情緒相對沉穩,即使有情緒波動,也較少出現極端的呼吸反應。從生活習慣來看,年輕人長期處于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中,工作、學習壓力較大,平時缺乏情緒疏導,節假日期間的娛樂活動、親友聚會等,容易讓壓抑的情緒集中爆發,形成‘情緒過載’。此外,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作息不規律,身體的調節能力本身就處于較弱狀態,再加上情緒劇烈波動,就更容易引發健康問題。”
除了情緒因素,一些不良的呼吸習慣也可能埋下隱患。專家強調:比如平時有焦慮傾向的人,容易出現不自覺的淺快呼吸;長期用嘴呼吸的人,呼吸調節能力較弱,遇到情緒刺激時,更難維持正常的呼吸節奏。盧虎建議,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練習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時腹部鼓起,用嘴巴呼氣時腹部收縮,每次呼吸保持均勻節奏,有助于提升呼吸調節能力,增強情緒穩定性。
如何預防過度通氣綜合征?專家建議:遇到開心或激動的事情時,要保持理性,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情緒爆發,“比如在演唱會現場,可以適當控制呼喊力度和時長,每隔10—15分鐘就休息片刻,深呼吸平復情緒;和親友聚會時,若出現意見分歧,要學會換位思考,避免爭吵引發情緒激動。情緒就像洪水,堵不如疏,合理宣泄比極端爆發更健康。感到情緒波動時,可以暫時離開現場,到安靜的地方深呼吸,或者和身邊人傾訴,緩解心理壓力。”
專家建議:有壓力的人群可以適當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跑步、找朋友傾訴、聽音樂、看電影等,情緒激動時及早提醒自己放松情緒及放慢呼吸,不要刻意地壓抑自己;平時應避免熬夜,減少咖啡、茶、咖啡因等刺激性飲料,適當安排休息,可以勞逸結合地安排學習。
“對過度通氣綜合征的初發癥狀,比如出現四肢麻木、呼吸困難、心悸等,要有所認識,以便及早提醒自己放松情緒及放慢呼吸。患有過度通氣綜合征的人群要掌握腹式呼吸,并注意緩慢呼吸,避免受到刺激后呼吸速度過快,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生成過多或者是氧氣供應不足等情況。”專家提醒。
(朱諾 王婕妤)
(審核:歐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