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少市民都帶著家人自駕旅游。自駕歸來,為消除潛在交通安全隱患,確保出行安全,車主應給愛車做全面檢查,及時保養。
●給愛車“洗澡”。首先要對車進行大掃除,車身的污垢長時間不清理會造成車漆變色。車身清洗干凈后,要重點檢查一下是否有劃痕,如果有劃痕,需及時處理,以免銹蝕影響使用壽命。
●查看“腿腳”。駕車磨損最大的就是輪胎,檢查輪胎首先要確保胎壓正常,還要注意磨損程度。輪胎上有一個標志,如果輪胎花紋已低于該刻度就必須更換。如果還未磨損到刻度標記位置,但使用時間較長已出現龜裂,為了安全起見也應及時更換。輪胎花紋中卡住的小石子需及時剔除,以免造成輪胎花紋變形和降低摩擦系數。
●及時“補水”。長途行駛后,車輛的汽油、機油、變速箱油、剎車油、方向助力油和水箱防凍液、玻璃清潔液消耗較大,“五油兩液”的“補水”步驟不能忽視。
●檢查“呼吸系統”。旅途中灰塵過多會造成發動機艙內空氣濾清器等各部件磨損,應取下空氣濾清器進行仔細檢查。
●留心剎車“反應”。剎車片表面原本光滑,如果有明顯凹槽,可能是車輛行駛時,一些細小的砂石卡在剎車碟與擋泥板之間,不斷摩擦剎車碟表面造成的。因此,長途駕車歸來務必要對剎車系統進行一次認真徹底的檢查,出現問題及時修復或更換。
●排查“隱傷”。底盤等部位出現問題不易被察覺,長途駕車歸來,需觀察車底是否有被剮蹭的痕跡,是否有因為托底而變形,甚至管路出現泄漏或斷裂。經過劇烈的顛簸,車輛轉向系統、懸掛系統有可能會出現松動,這時最好能做一次四輪定位,同時將底盤上的各處螺絲都進行緊固。
除了檢查以上幾方面外,車輛的蓄電池、雨刮系統、燈光系統以及行車電腦等方面也應進行檢查,以保證日常的行車安全。
新能源車保養有講究
純電車型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動力系統的不同,所以傳統汽車針對發動機的保養,如機油、“三濾”(機油濾清器、燃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火花塞等,純電動汽車都不需要。混合動力車型新能源車,保養基本與燃油車一致,像機油、“三濾”、火花塞等發動機保養項目,一個也不能少。不同的是,還要兼顧電池組及電動機的養護和檢查。長途自駕歸來,對新能源車的保養,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檢查機艙。新能源車機艙內的線路連接以及老化程度需及時關注,而且由于新能源車的特殊性,機艙內切不可用水清洗。
●檢查防凍液。和燃油車不同,新能源車的防凍液主要用來冷卻電機,而且需要按照廠家給出的時間定期更換(更換周期一般為2年或4萬公里)。
●檢查電池。電池作為一切動力的來源,是新能源車最特殊最關鍵的部件。自駕歸來,需格外關注電池的狀態。要檢查高壓電池包是否有異味,附近底部護板是否變形異常,高壓電池包與車身之間的緊固螺栓是否松動。
●檢查底盤。新能源車的大部分部件都集中在底盤上,因此底盤的檢查尤為重要。
(徐燕 焦軒 劉希萍)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