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婚姻登記條例》下月實施,領結婚證不再需要戶口簿
結婚享“便利”,年輕人也需提升“愛”的能力
5月10日起,備受關注的新修訂《婚姻登記條例》將正式實施,本次修訂是自2003年條例實施以來的第二次重大調整,新條例中“結婚登記不再需要戶口簿”、實行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等條款引發社會廣泛熱議。不少父母輩讀者向“聽語+”表達擔憂——當結婚越來越“容易”,年輕人是否已經準備好告別“父母把關”的婚姻制度?又是否具備了經營好一段婚姻的能力?
“偷戶口簿”時代終結,婚姻登記迎來大變革
“‘偷戶口簿’時代終結了。”當新修訂《婚姻登記條例》取消戶口簿限制的消息傳來時,“80后”的李麗(化名)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如此。
她至今還記得,當年火爆一時的電視劇《奮斗》中,男主人公之一的向南和女主人公之一的楊曉蕓,為了結婚各自從家中偷出戶口簿到婚姻登記處完成登記的橋段。“那時覺得他們真酷。”李麗說。
江寧區婚姻登記處副主任何婷介紹,在新條例中,取消了戶口簿作為結婚或離婚登記的必需材料。新規規定,內地居民辦理結婚登記,僅需出具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這一變化簡化了婚姻登記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傳遞出對婚姻自主權的尊重。
不止如此。何婷介紹,舊條例中要求內地居民需在一方戶籍地辦理婚姻登記,跨省辦理需返回原籍,耗費當事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而新條例推出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即新人在全國任意符合條件的登記機關都能領證,這是實打實的“結婚友好”。
此外,本次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還增加了婚姻家庭服務工作內容,首次明確婚姻登記機關應當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充分發揮婚姻家庭輔導師等專業人員和其他社會力量在婚前教育、婚姻家庭關系輔導等方面的作用。“新條例從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到婚姻家庭服務全面升級,重塑了現代婚姻登記服務新模式。”何婷說。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我們不一樣
結婚變得越來越便利,家長們卻愁得睡不著覺:“婚姻不易,年輕人僅憑一時激情能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嗎?”……
當再次因瑣事和丈夫爭執時,結婚僅3個月的孫倩(化名)意識到,自己這段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生長在單親離異家庭、和母親一起生活的孫倩,從小就獨立且要強。因此,在認識家庭幸福、陽光開朗的丈夫后,孫倩便被其深深吸引,沒多久就結婚了。但很快,孫倩發現,從小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丈夫,生活上特別依賴家人。“比如,我們商量好給家里配置個大件,但只要他父母一搖頭,這個事就辦不成。”這讓孫倩深感挫敗。
結婚10多年的李麗在外人看來很幸福,其工作穩定,丈夫顧家,兩人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和老公的情感很疏離。兒子一年多前剛被診斷為慢性鼻炎時,李麗生怕因疾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到處打聽有效的治療方式,再加上工作壓力大,有時候會情緒失控到掉眼淚,丈夫不但不安慰她,還說她小題大做、太情緒化。“現在我有困難也不會再告訴他,在他面前也沒有任何情緒了。”李麗說。
“一般男性通常更傾向于用理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應對困難,而女性則更在意情感交流和支持。”二級家庭婚姻咨詢師周玹君說,這就造成了婚姻中溝通的錯位和不暢。此外,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男女雙方若都只想著從對方身上索取愛和支持而不給予,只會讓感情日漸枯竭。“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在和異性溝通時,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男女的不同。”周玹君說。
幸福婚姻需要智慧經營,也需要全社會關心
那么,到底怎樣才能經營好一段婚姻,特別是戶口簿這張“物理封條”被取消的今天?
“首先要尊重自身的主體性,不論男女都要想清楚你到底要什么,是準備和他(她)步入一段婚姻,還是就此分開?”周玹君說,只有個人的意志得到充分尊重,人們才有可能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其次,在一段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夫妻二人產生矛盾時,壓抑和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面對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正道。其間,女性因自身性格特點和語言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可多承擔一些引導和溝通之職。她舉例,剛和丈夫結婚時,她時常是一邊哭著跟老公溝通,一邊把紙巾遞到老公手上,讓他幫忙給自己擦眼淚。慢慢地,從看不懂女人的眼淚到偶爾會給妻子買一束玫瑰,周玹君家的“鋼鐵直男”也學會了制造驚喜和浪漫。“愛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而是需要通過后天習得的能力。”周玹君說,當結婚證變得觸手可及,才是考驗人們是否有足夠成熟的心智駕馭婚姻的時候。
除了個人能力的提升,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姚國章教授認為,提升公民婚姻幸福指數還需全社會的關心。當前,社會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個人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婚姻的穩定性和神圣性。同時社會上一些不良輿論的引導,讓年輕人的擇偶觀、婚姻觀、家庭觀出現偏頗,“不婚不育保平安”等怕吃虧、怕被騙的想法越來越常見。
自2021年起,姚國章主動發起婚戀公益項目,為有需要的青年男女創造機會和提供幫助;同年在市級層面會議上提交《高度重視大齡青年婚戀問題,打造全國首個“婚戀無憂”城市》建議。
不只學界關注,鼓樓區民政局積極回應“不敢婚、不愿生”的社會問題,探索“以情感治理賦能人文關懷,以柔性手段化解情感焦慮,以家庭和睦共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上周起,該區民政局開設為期12期的“幸福學堂”情感治理課,涵蓋“男女思維差異的趣味解碼、把矛盾變成情感加分項、打破代際傳遞的魔咒”等內容。江寧區民政局近年來也多次組織高質量相親會促進年輕人交友戀愛,同時常態化提供婚姻危機干預服務、婚姻矛盾調解服務等。
姚國章建議,有條件的單位還可發動熱心公益事業人士組成“幸福大使”團隊幫助年輕人“脫單”;政府可購買服務引入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協助夫妻化解情感危機等。
(王懷艷 戴維)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