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的診室里,主任醫師林志榮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因眼睛干澀、刺痛、視物模糊前來就診的患者。他發現,干眼已成為繼近視之后最常見的眼部健康問題。由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角膜病學組發布的《中國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4年)》中提到:全球干眼癥的患病率為5%-50%。我國現有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干眼癥的患病率為21.0%-52.4%,相當于每5人中就有1人患病。
干眼癥不只是“眼睛干”
林志榮長期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參與了《中國干眼臨床診療指南》以及十余項中國干眼/瞼板腺功能障礙專家共識的編寫工作,對復雜干眼和眼表淚液疾病具有豐富診療經驗。他告訴記者,“干眼癥不是簡單的‘眼睛缺水’,而是淚膜穩定性失衡導致的復雜眼表疾病!边@顛覆了一些人對干眼癥的刻板認知。淚膜由脂質層、水液層、黏蛋白層3層結構組成,脂質層像“油封”,減少蒸發;水液層負責潤滑營養;黏蛋白層則像“膠水”,將淚膜固定在角膜表面。“臨床中超過80%的干眼癥是‘缺油型’,就像鍋里的湯表面沒有油就會很快燒干一樣,怎么點眼藥水都補不回油分。”
更值得警惕的是,干眼癥常與視疲勞同時出現。“視疲勞是視覺系統超負荷的功能性癥狀,休息后能緩解;而干眼癥是眼表微環境破壞的器質性疾病,常伴持續性異物感、灼痛感。”林志榮強調,二者在癥狀上的本質區別在于:干眼癥患者即使閉眼休息,仍會感到不同程度異物感、干澀感甚至“刀割樣刺痛”。
林志榮特別提出,現在,存在干眼癥的兒童也越來越多了。兒童干眼癥與成人干眼癥在癥狀表現、病因構成及治療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由于表達能力有限,兒童癥狀往往不典型,常見表現包括頻繁眨眼、閱讀時閉眼或歪頭、拒絕屏幕類學習任務。部分患兒可能主訴眼癢、眼痛,而非直接的干澀感。成人干眼癥多能明確主訴干澀、異物感、灼痛等典型癥狀。
作為家長,如何更有效地早期識別兒童干眼癥呢?一是觀察孩子學習行為是否有異常,如上網課、閱讀時頻繁抬頭看遠處,拒絕繪畫、搭積木等近距離視覺任務,其原因可能是淚膜破裂后視物模糊。二是特定誘因表現,例如在空調房內易眼紅或不適癥狀加重,游泳后持續眼紅。三是眨眼頻率明顯增加,提示可能存在淚膜穩定性下降或眼部炎癥。
一些特殊兒童,可能有一些特殊干眼癥表現。對于過敏體質兒童,過敏性結膜炎治療后仍持續揉眼,則提示可能存在繼發性干眼癥;佩戴OK鏡(角膜塑形鏡——記者注)控制近視的兒童,在戴OK鏡后出現眨眼增多,有可能合并干眼癥。
此外,干眼癥還常與其他眼部疾病共存甚至互相疊加,如近視相關的視疲勞、過敏性結膜炎、瞼緣炎、反復麥粒腫等。
林志榮提醒,對于疑似干眼癥的患者,需通過專業眼科醫生的細致診斷,配合先進設備進行精準評估,以排除其他眼表疾病的可能性。
現代生活正在“榨干”你的眼睛
談及干眼癥的高發原因,林志榮一語道破:“這是現代社會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彼信e了四大“幕后黑手”:電子屏幕依賴、過于干燥的空調房、長期佩戴隱形眼鏡、醫療行為“副作用”。
“連續盯著手機4個小時,眨眼次數會從每分鐘15次驟降至每分鐘4-5次,淚膜蒸發量增加3倍!”林志榮用數據揭示電子屏幕對眼睛的傷害。更糟糕的是,專注時人們!澳坎晦D睛”,導致淚膜就像暴露在烈日下的水洼,容易干涸。
空調房濕度常低于40%,而眼睛的舒適環境需要50%-60%的濕度。“就像把熱帶魚扔進沙漠,眼表細胞會加速死亡!绷种緲s比喻。
隱形眼鏡含水量越高、吸水性越強,長期佩戴就像給眼睛戴了“吸水海綿”,尤其是美瞳鏡,鏡片本身導致淚液分泌不均勻,長期摩擦也容易導致瞼板腺受損,導致脂質分泌異常。
此外,盡管發生率較低,但近視手術、雙眼皮手術等醫療行為也有可能損傷角膜神經,影響淚液分泌和淚膜的穩定性。
對于許多網友的疑惑,為什么會“越干越流淚”?林志榮回答,“越干越流淚”的核心疾病機制是眼表神經反饋的反射弧失控。干眼癥導致角膜上皮損傷,暴露神經末梢,受損神經發出錯誤危急信號(類似“角膜被異物刺傷”),于是啟動了淚液分泌的神經反射,即信號由三叉神經發送至腦干,腦干指揮面神經和自主神經發出神經信號刺激淚腺,從而分泌大量水樣淚液(反射性淚液)。
反射分泌的淚液與正常淚液有很大不同,它基本是純水樣液體,眼表停留時間太短,還可能沖刷帶走有用的殘余脂質/黏蛋白。此外,由于不具備脂質或黏蛋白等其他成分,反射性淚液的蒸發速率比正常淚液快數倍。所以最終結果是:淚膜進一步崩潰,形成“干→痛→流淚→更干”的惡性循環。
像管理慢性病一樣對待干眼癥
“我非常不認同將干眼癥稱為‘眼部絕癥’的說法。這種觀點是對干眼癥本質和現代診療進展的嚴重誤解,并且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恐慌和消極態度,甚至延誤治療!绷种緲s說,干眼癥與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類似,其核心在于長期、規范的管理與控制,而非追求一次性的“斷根”。
實際上,干眼癥并非“無法治療”,臨床有豐富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專業眼科醫生的細致診斷、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患者的良好依從性以及生活方式的調整,絕大多數患者可以顯著減輕甚至消除不適癥狀,恢復較穩定的淚膜和健康的眼表,保持良好的視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并發癥可以被有效預防。
“干眼癥不是絕癥,但需要終身管理!绷种緲s反復強調,“干眼癥治療需要醫患協作!
對于輕度干眼癥患者,生活干預是關鍵。林志榮推薦科學眨眼訓練:輕閉眼(上瞼輕壓至觸及下睫毛)→用力擠眼兩秒(激活眼輪匝肌排出脂質)→慢睜眼3秒(促進淚膜均勻鋪展),每日訓練≥15分鐘!斑@能促進脂質層分泌,相當于給眼睛做‘保濕面膜’!
飲食方面應多吃深海魚、亞麻籽,補充Omega-3,吃藍莓、菠菜補充花青素和維生素A;避免高糖高脂飲食,避免過度攝入酒精、咖啡因。
運動方面,快走、騎行時眼球隨景物移動,相當于“天然眨眼訓練”。運動時可融入眨眼訓練,如瑜伽、太極拳等注重身心協調的運動,可結合有意識的、緩慢而完全的眨眼練習。當然,需要避免極端環境如大風、干燥、高污染或強紫外線環境,在這些環境下運動可能刺激眼表,應做好防護或選擇在室內練習。最重要的是要規律堅持。
對于中重度干眼癥患者,則需階梯化治療。物理治療如強脈沖光照射可疏通瞼板腺,改善脂質分泌;藥物治療如低濃度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環孢素滴眼液促進淚液分泌;生物治療,如自體血清滴眼液含多種生長因子,堪稱“黃金眼藥水”。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干眼癥治療需個性化方案加家庭聯動。對于過敏合并干眼癥的兒童,需先控制過敏,避免揉眼加重干眼癥狀;對于合并屈光不正的兒童,則需減少用眼強度,改善作息,家庭、學校聯動控制其屏幕使用時間。同時,心理疏導也很重要,可以通過游戲化眨眼訓練提高兒童治療的依從性。
林志榮特別提醒患者,要避開兩大誤區:一是“洗眼液”陷阱,“健康的眼睛不需要清洗,市售洗眼液含防腐劑,長期用會破壞眼表菌群平衡”;二是“速效療法”謊言,“干眼癥治療沒有捷徑,所謂‘N天根治’都是騙局。我們曾遇到患者用偏方熏眼,結果角膜灼傷或者引起毒性反應險些導致失明!”
“每一次規范治療都在修復眼表,每一次堅持都在重建淚膜平衡。”林志榮說,“未來,我們希望借助AI技術實現干眼癥早篩,讓更多人遠離‘會呼吸的痛’!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6月27日 08版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