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報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4月17日報道,最新研究稱,快走可降低心律失常的風險。
這是《心臟》雜志15日發表的一項新的大型研究給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與慢速行走相比,中速和快速行走可分別將各種心律失常的風險降低35%和43%。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顫動、慢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在心臟的上腔或心房開始出現不規則和快速的心跳。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率異常緩慢,通常低于每分鐘60次,而正常范圍為每分鐘60至100次。當心臟的下腔或心室跳動過快時,就會發生室性心律失常。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亨利·梅罕公共衛生教授、資深研究作者吉爾·佩爾博士在電子郵件中說:“步行的好處在于,人人均可步行。無需花錢去健身房或買健身器材。你只需要走出家門,繼續走下去就行了。”
根據2024年的一項研究,全世界有近6000萬人患有房顫。佩爾說,研究無法確定其他心律失常的患者數量,但總體而言,心律失常患者心臟病發作、中風以及早亡的風險更高。
佩爾說,此前僅有一項關于步行速度和心律失常的研究,且只關注了其中一種心律失常。此前的研究表明,“走路速度與心血管等疾病相關,所以我們想知道這與心律失常是否也有關聯”。
作者們研究了2006年至2010年期間英國生物醫學數據庫研究招募的成年研究對象的健康和活動數據,該研究跟蹤了英國50多萬年齡在40至69歲之間人群的健康狀況。參與者填寫了調查問卷,根據自身步速是較慢(時速低于4.8公里)、中等(時速4.8至6.4公里)還是較快(時速高于6.4公里)進行了回答。
在平均13年的隨訪期間,9%的參與者出現了心律失常。
佩爾說:“我們有超過42萬人的步行速度數據報告,以及近8.2萬人的加速度測量數據。數據顯示,每天以中速(時速4.8至6.4公里)步行5至15分鐘就足以將風險降低。”
作者們發現,這種關聯在60歲以下、無肥胖、有高血壓或兩種及兩種以上病史的人群以及女性中最為明顯。
佩爾說:“盡管女性患房顫的可能性低于男性,但有房顫的女性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要高于有房顫的男性。”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斯米特心臟研究所預防心臟病學主任、心臟病專家瑪莎·古拉蒂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證實了她和其他人早前的相關研究,即體育鍛煉對改善房顫有好處,且這種關聯在女性群體中更為明顯。她補充說:“這表明,預防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快走。”
研究報告的作者們說,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而無法證明其中的因果關系。
紐約大學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心血管健康營養學主任肖恩·赫夫倫補充說:“慢速心律失常或室性心律失常是非特異性的,因而可能存在其他很多原因。與房顫相比,它們與生活方式因素的關聯要小的多。”
佩爾說,在快走帶來的好處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因為快走“能降低膽固醇、血糖和血壓,讓人不容易發胖”,且這些指標的降低也會降低心率失常的風險。
雖說快走似乎要好過慢走,但“只要邁開腿,就是進步”,古拉蒂說,“慢走只是開始,走的越多,你的步伐就會越輕快”。(編譯/文怡)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