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近日報道,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無糖汽水和其他零卡路里或低卡路里食物與體重增加之間的關聯愈發緊密。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23年5月就發布了一項建議,稱不要使用代糖來減肥。
世衛組織營養和食品安全司司長弗朗西斯科·布蘭卡博士當時說:“用非糖甜味劑替代游離糖并不能幫助人們長期控制體重。”
如今,一項新的研究或許能解釋為什么攝入過多的人工甜味劑如三氯蔗糖可能會適得其反。
增強饑餓信號
研究發現,當人們飲用含有三氯蔗糖的飲品時,三氯蔗糖并不會讓大腦發出少吃的信號,反而會增加食欲。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凱蒂·佩奇博士說:“三氯蔗糖會激活大腦中調節饑餓感的區域,這種激活反過來又會引起更強的饑餓感。”佩奇是醫學副教授,同時也是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糖尿病與肥胖研究中心主任。
佩奇說,事實上,那些飲用過含三氯蔗糖飲料的人表示,與飲用含食糖飲料相比,他們的食欲增加了近20%。
在美國,三氯蔗糖是“善品糖”等代糖的關鍵成分。在歐洲,三氯蔗糖被稱為E955,在一些品牌的代糖中都能找到。
這項研究只調查了三氯蔗糖的影響,并未研究其他受歡迎的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安賽蜜和糖精鈉。
預防醫學與生活方式專家戴維·卡茨博士表示:“這是一項質量非常高的研究,采用了最先進的方法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卡茨說,研究的作者們仔細解讀了他們的研究結果,有力證明了“零卡路里甜味劑,尤其是三氯蔗糖,會干擾正常的食欲調節,從而可能對體重控制和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而“善品糖”生產企業發言人則表示,低卡路里和零卡路里的甜味劑得到了其他研究和專家推薦的支持。
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增強哺乳動物大腦發出的饑餓信號,這一觀點并不新鮮。佩奇曾共同撰寫的一項先前研究還發現,女性和肥胖人群對此尤其敏感。
卡茨說:“動物研究已經暗示了其中的一些影響。據我所知,這是迄今為止在人類身上針對食欲中樞受到的直接影響所做的最具決定性的研究。”
身體里的所有細胞都需要葡萄糖來供能。大腦是最大的消耗者,它消耗掉了血液中一半的糖分。然而,大自然讓大腦對天然糖分做出反應,比如在水果和一些蔬菜中發現的葡萄糖。
佩奇說,因此,人工甜味劑似乎會讓大腦產生混亂,因為它雖然發出了甜味信號,卻沒有提供大腦所需的熱量?茖W家們推測,當預期的卡路里沒有到位時,大腦可能會發出吃更多東西的信號。
影響決策能力
這項發表在《自然-代謝》雜志上的新研究要求75個人在三個不同的時間分別飲用三種飲品中的一種:普通水、含食糖(蔗糖)的水以及含三氯蔗糖的水。
每次測試時,研究團隊都會先檢測受試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然后進行一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腦部掃描,通過追蹤血液流動來捕捉大腦不同區域的活動情況。
佩奇說:“他們接受完掃描后,再飲用三種飲品中的一種,然后再進行掃描!
佩奇說,一杯飲品含有300毫升水和75克糖(蔗糖),這相當于一罐16盎司(約合454克)的含糖汽水。另一杯飲品含有足以達到相同甜度的三氯蔗糖。第三杯飲品是普通水,作為對照組。
在掃描腦部期間,佩奇和她的團隊在受試者飲用飲品后的10分鐘、35分鐘和120分鐘又進行了一輪血液采樣,并讓受試者對自己的饑餓程度進行評分。
費城非營利組織莫內爾化學感覺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凱爾·伯格說:“這項研究特別有說服力之處在于,它在同一批受試者身上采用了重復測量的方法,并且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如腦部成像、抽血和主觀評分來檢驗他們的假設。”除了發現含三氯蔗糖飲品會使饑餓感增加約17%之外,佩奇和她的團隊還發現,大腦中其他負責控制動機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隨之增強了。
佩奇說:“三氯蔗糖似乎會影響你的決策能力。例如,我們發現下丘腦和前扣帶回皮層之間的大腦連接增強了,而前扣帶回皮層負責控制決策的風險和回報!
此外,佩奇說,血液檢測表明,三氯蔗糖并沒有影響大腦用來判斷我們何時感到滿足、不再饑餓的激素分泌。
她說:“沒有信號,根本沒有信號。雖然有甜味信號,但沒有激素信號告訴你已經飽了。三氯蔗糖對那些激素沒有影響。”
然而,卡茨說,并非每個人對三氯蔗糖的綜合影響的感受都是一樣的。
他說:“例如,那些有胰島素抵抗的人可能特別容易因三氯蔗糖而導致正常的食欲控制受到干擾!
專家建議少吃
佩奇說,如何應對身體對人工甜味劑產生的反應,目前的建議很復雜。美國糖尿病學會告訴有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人,可以使用零卡路里的飲品和食物,但要適量。
佩奇說:“我是一名內分泌學家,我也會接診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我永遠不會建議讓人們多喝或多吃含糖的東西。”
她說:“相反,我會告訴我的患者,不要依賴無熱量甜味劑來替代糖,并且盡量減少膳食甜味劑的總攝入量!
卡茨對此表示贊同,他更傾向于建議一種味蕾“修復”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減少總體上對糖的使用,無論糖的形式如何。
卡茨說:“真正健康的飲食從一開始就很少添加糖,因此也就不需要用三氯蔗糖及相關化合物來‘替代’糖了。”
他說,就像很多人已經減少了鹽的使用量一樣,通過訓練味蕾減少對甜食的渴望,減少甜味劑的使用量也是可能的。研究表明,經過訓練后味蕾會有反應,曾經覺得美味的含糖食物現在會覺得甜得發膩,對于鹽來說也一樣,曾經覺得合適的咸度現在會覺得太咸了。
卡茨在之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首先要在那些你可能沒有意識的增甜食物中找到隱藏的糖來源。
卡茨說:“如果我要求你抵制生活中所有的甜點,你可能會反抗,或者做不到。但是,在那些吃起來不甜的食物中也隱藏著大量的添加糖和甜味劑——沙拉醬、意大利面醬、面包、餅干,甚至是咸味薯片里都有。”
他說,通過選擇不含甜味劑的產品,人們有可能在還沒接觸到那些你真正認為應該是甜的食物之前,就將每天糖或甜味劑的攝入量減少“三分之一,甚至可能是一半”。(編譯/涂頎)
(審核:歐云海)